攻坚克难 让村民喝上“干净水”
□通讯员 黄朔
攻坚克难 让村民喝上“干净水”
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群众身体健康,是脱贫攻坚“两不愁、三保障”的重要指标之一,是全面小康的基本要求。近几年来,湖南省将攻坚农村饮水安全作为水利头号扶贫工程,因地制宜科学施策,排除万难强力推进,切实解决贫困群众喝水难题。
村民用上干净方便的自来水笑逐颜开
“盼了多少年的自来水,现在终于喝上了!”家住石门县壶瓶山镇后路村的唐大爷捧起清澈的自来水激动地说。老人家年过八旬,过了半辈子缺水吃的日子,如今终于不再为水发愁了。居住在半山腰上的后路村有380户1045人,由于地理条件特殊,都曾“靠天吃水”。石门县经过多方调研勘探,终于在离村子近10公里的外村山顶上发现了水源。经过水质安全检测,球探体育比分门在深涧峡谷中凿开取水口,又在绝壁悬崖上铺架了钢管……这项耗资100多万元的工程,经过半年多的施工,终于让“天河水”流进了后路村,全村从此结束了喝泥浆水的历史。
工程提升让村民用水“方便水”
“不仅要有水喝,还要有干净方便的自来水。”一句话道出了农村群众的心声。湖南连续16年将农村饮水安全工作列入省政府重点民生实事项目,加大资金投入,集中力量实施了一批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,促进城乡共饮“一碗水”。
嘉禾县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(盘江水厂)运行管理规范
嘉禾县盘江水厂就是全省城乡供水一体化的典型。水厂占地约1.8万平方米,是一座环境优美、设备先进、技术领先的现代信息化水厂。水厂建成后,嘉禾县农村群众彻底告别了长期喝井水、堰塘水的历史。全县接通自来水后,农民购买洗衣机、热水器的数量同比增长了46%。饮水条件的改善,使嘉禾群众的生活变得多姿多彩。
发挥优势让村民引来“致富水”
湖南是水利大省,水情就是最大的省情,多地把脱贫的出路和希望寄托在水上。
家住武冈市龙溪镇塘田村的贫困户冷德元,长年都是挑水喝。他原本很早就有养鸡致富的想法,但考虑到用水问题,建鸡场的计划便一再搁置。2019年年初,自来水通到了塘田村。7月,冷德元家就建成了养鸡场,当年增加收入3万元。
酒埠江灌区东干渠改造后面貌一新
酒埠江灌区西干渠尾端的攸县石羊塘镇贺家坪村,曾因渠道年久失修、漏水严重,农田年年“喊渴”。株洲市实施酒埠江灌区、醴陵官庄灌区等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,同时落实修山塘、建河坝、造沟渠、改泵站等一系列小农水项目,打通了农田灌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。种植环境改善了,粮食产量提高了,农民的钱袋子也跟着鼓起来了。
“青山环拱,绿水萦回,村舍为之环列,林树为之荫翳。”说的是江永县兰溪瑶族乡勾蓝瑶寨,一个被称为“世外桃源”的地方。由于地理、历史等因素,2000多人的勾蓝瑶寨又是国定贫困村。江永县水利局通过优化用水结构、实施水系整治、恢复水生态环境,助力勾蓝瑶寨开发扶贫产业链,发展多元化旅游,让村民们吃上了“生态饭”,并全部脱贫。
勾蓝瑶寨风景如画
驻村帮扶向村民传送“幸福水”
湖南坚持将水利扶贫与扶志、扶智相结合,帮助贫困地区干部群众增强“造血”功能,从而实现稳定脱贫。
清澈的小溪环绕着村子,村内的硬化道路干净整洁,大棚蔬菜生机盎然,新建的自来水厂运行良好……走进卓福村,处处“流淌”着幸福。这个曾经深受山洪灾害困扰的深度贫困村,在湖南球探体育比分驻村帮扶下,发展成了基础设施焕然一新、特色产业迅速崛起、村容村貌日新月异的幸福村,并于2019年年底脱贫摘帽。
不仅卓福村,球探体育比分及其下属的省移民事务中心驻点帮扶的三家田村、通达林村、白龙村等,也都顺利摘帽。
“十三五”以来,湖南水利系统以强烈的责任担当、务实的工作举措,着力解决贫困地区因水致贫、因水致困等问题。截至目前,全省已解决440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。
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惠及湖湘儿女,水利扶贫成果遍布三湘大地。
来源:中国水利报
用户登录
还没有账号?
立即注册